《正法念处经》正法念处经讲记 76
智圆法师 讲解
因上这样认识业以后,会敏感到他的果报无法避免。因位是这种情况,那就决定会有下面的果报。
二、果报 分二:(一)此生;(二)来世。
(一)此生
如是恶人,身坏命终,堕于悕望饿鬼之中。
此生的果报,就是在那个私欲搞邪了的心上,熏习了非常重的堕饿鬼的业种,因而到他寿命结束时,悭贪的猛业使他刹那间成了一类悕望饿鬼,因为他的因心是跟这个饿鬼界相应的。
从前,他就渴望自己能跟那个富人、那个善人一模一样,也要有那种小车、豪宅等的高级享受,但不惜代价的后果是,现在他成了悕望的鬼,就是永远无法实现他的希望,总是慞惶不安、灰心失望的,因为有很多的苦在逼恼。
他的苦从四方面认识:1、食物受用;2、俱生业病;3、根身苦状;4、悲哀陈述。
1、食物受用
若诸世人,为亡父母先灵设祀,如此饿鬼得而食之,余一切食,悉不得食。
这一类鬼,只有在世人给过世的父母作祭祀的时候,能沾光吃到一点,其他情况吃不到任何的食物。
2、俱生业病
常患饥渴,焚烧其身,如火烧林,无能救者。
在他身上,不仅有四大不调的病,大量的却是业力之病。这类饿鬼的根身,以内在嫉妒恶贪的业种极大的势能的力量,到了成熟位的时候,就出现一个无可救药的病,也就是,身体里整天都是饥渴的火在烧着。那种烧的程度,就像烈火焚烧森林一样,充满了全身。全部都是这种业火,无法摆脱。
“如火烧林”,比喻火烧的程度,就像一个森林里整个燃着了火一样,那是没办法息除的,要一直受到底。
“无能救”,好比人到了癌症晚期,体内已经发生大的病变,药是不可能救的。同样的,这个业种相当地强,以这种恶贪嫉妒在业力成熟的时候,它的作用力就是在体内发生非常大的饥渴的火。这都是佛语的真实描述,不是一种虚构。
3、根身苦状
面色皱黑,泪流而下。手脚破裂,头发覆面。身色可恶,犹如黑云。
这种嫉妒恶贪变现的相貌非常地难看。脸上都是皱纹打折的,黑黑的,没有光色,他一直流眼泪。头发盖着脸部,也没法整理,手和脚破裂。身色可恶,就像一团大黑云一样的,人见人畏。
4、悲哀陈述
以下是他受苦时的心声,分成两段:(1)总说不布施的果报;(2)别说如今落于这步田地,无归无救,悔之晚矣。
(1)总说不布施的果报
辛酸悲叫,而说颂曰:
不施则无报,无施果亦无,如无灯无明,不施无乐报。
如盲人无目,不能有所见,不施亦如是,来世无乐报。
若生饿鬼道,人中常贫穷,流转受苦恼,嫉妒因缘故。
不施则无报,造业终不失,自业得果报,众生依业食。
他辛酸悲叫时,自己也明白一些因果,知道是过去没造善因,现在没有乐果,而有苦因成熟时,一定会来苦果,由此说道:
不布施就没有福报,不作奉献就没有酬得,就像无灯就不会有光,无眼就不会有所见,就像这样,缘起是决定的。福乐由布施而来,不作布施绝对不可能出乐果。单是嫉妒悭贪,就只有做饿鬼了。即使生到人间,也是常常贫穷,在流转当中不断地受苦,这是由嫉妒因缘的缘故。因此,不布施没有福乐,造了业终究不会失掉,以自己的业终究会得到果报。
总之,众生都是靠业吃饭的。也就是,自己现世中的一切的受用,吃穿住行等等,不是凭着某种权威、手段、侥幸等来获得的,而是由业决定的。有善业,就有吃善业的资本,得享受;有恶业,就吃恶业的苦头,有苦逼。
(2)别说如今落于这步田地,无归无救,悔之晚矣
我为恶业烧,生在饿鬼中,受此大饥渴,猛火常炽燃。
何时离饥渴?何时得安乐?受苦极热恼,何时得解脱?
不识道非道,不知善业果,饥渴如火燃,如是受苦恼。
这个鬼再陈述现在的境况,说道:我被嫉妒的业火所烧,生在饿鬼界里,受如此猛利的饥渴火烧,整日整夜地就这样被烧着,什么时候我才能脱离饥渴?什么时候才能得安乐?我受着苦楚,非常地热恼,什么时候才能得解脱?由于过去我不能认识道与非道,不知道什么是正义之路,什么是非义之路,也不了解善因果的道路,以业果愚及私欲造集了极大罪业,因而现在我这般受着饥渴猛火的焚烧。
乱发覆面目,无人能救护,脉现如网缚,苦逼命不尽。
惆慞行旷野,常受诸苦恼,孤独无救护,具受诸辛苦。
蓬乱的头发盖着我的面目,没有人能救我、能护我,我一身瘦得脉全部突显出来,纵横交织得,身上就像绑着一个大网一样。我整日整夜就被这样的苦逼着,死也死不掉。为求饮食,我昼夜驰走在旷野中,灰心失意,对于前途彷徨、担忧、疑惧,真不知什么时候能得到一点。像这样,我成天地受着苦恼,非常孤独,没有人救护,受遍各种的辛苦。
如是悕望饿鬼,呻吟奔走,处处逃遁。
就像以上描述的这一幕这样,悕望饿鬼常常这样痛苦呻吟着,在旷野里奔驰。他为苦所逼,处处想逃到一个无苦的地方。
比丘观已,如是思惟,生死炽燃,欲界增上。如是饿鬼若其种姓,或时设供祭祀亡者,得而食之,以济身命。唯得食此,余一切食,悉不得食。恶业不尽,故使不死。乃至恶业,不尽不坏不朽,故不得脱。
比丘看清楚了悕望饿鬼的具体因果过程后,他这样思惟:生死界真的是三苦炽燃,欲界的苦火尤其发得非常猛烈,现在我看到这个饿鬼,真的他被猛烈的饥渴的苦火烧着,除了自己家族的人设供养来祭祀亡者时,他能得到一点,以此能够济活性命。但也只能吃到这一点,其他什么也吃不到。乃至悭贪嫉妒的恶业没有发完那些果报的期间,想死也没法死掉。直到业报发果的功能没耗尽的期间,他是没办法摆脱这种命运的。
(二)来世
下面再看这个鬼的来世情形,从两方面看他鬼道脱离后的遭遇,分二:1、非人间;2、人间。
1、非人间
若恶业尽,从此命终,业风所吹,流转世间,受生死苦。人身难得,犹如海龟遇浮木孔。
在业报受尽之时,就像果子熟透了就会掉一样,那个鬼受了百千万亿年那么多的饥渴等的恶报后,种子的功能差不多尽了,他也就死掉了。然而在他的识田里,有很多新的业种还将依次地成熟,因而他未来还是在六道里不断地受生。再者,这些业种相当地杂乱不净,他被业风所吹,无非是今生做牛,来生做马,又再下一世做鬼,又堕地狱等等,非常多世都是在恶道里不断地流转,受着无量无数的生死中的苦难。
然而在这期间,极难得到人身。那种难,就像海龟在大海里升升沉沉,总是遇不到轭木的孔隙一样,这是因缘难得。因而他在那个漫长的生死当中,总是在恶趣里转,根本没生在安乐趣的人间。
2、人间
若生人中,生工师家,下贱僮仆,为人策使。余业因缘,受如是报。
如果万幸生在人间,也是很下贱的身份,他的命运就是如此。他将生在工匠的家族里,做那种很下贱的佣人,比如做小工、做仆人等等,供人役使。这里要知道,过去起恶贪、嫉妒,那时候做的是鬼事情,所以他既是下贱的心,做下贱的事,当然也就得下贱的报。
所谓“下贱”,这里要有宽阔的眼光,其实落到鬼道等的恶趣中,是大下贱,在那里没有任何人理的,得不到一点受用,讨也讨不到的。之后无数生的堕落,则是长下贱。那么现在到了人间,只是小下贱、短下贱。然而业既有残余势力,那丝毫不爽的,就一定是判罚下贱的报。就像这个奸商,在恶趣里受了无量世的苦以后,到了人间,他就是一种打工的种姓,做这种下人的身份,就是今天派到这儿,明天遣到那儿,供人差使。这并非阶级不平等,而是过去下贱的业所感,这是非常公正的。由此我们就明白,做一世下贱的事,就会得无数世下贱的报。这样就知道,要得尊贵,必须处处对人恭敬,要尊重正理,尊重生命。
那么总的这样认识了业果的关系后,我们就知道,这是确认不拔的法则。知道以后,没有侥幸的,我们要想离苦得乐,关键是要止恶修善。这里学饿鬼的业果,关键是要断悭贪,对此你能发誓未来不造这样的悭贪的恶业,就算有效果了。像前面发生的嫉妒恶贪,都是属于这一类业,由于他有这种心行,后面就会发生各种的欺骗,然后自作教他、见作随喜,乃至偏离正道和善友、不顺正法等等。心中如果染上了私欲、悭嫉的恶种,那真的就像得了一个非常重的疾病一样。我们知道,一种厉害的传染病一旦染上了,很短时间就会把自己给害掉的。那么同样,识田中如果染上了这种悭嫉的业种,不断地蔓延以后,最终就成了饿鬼了,然后无量世不断地发生的就是病苦。这样知道后,自心上应当励力断掉这种悭嫉的病毒。
复次比丘,知业果报,观饿鬼世间。彼以闻慧,观于食唾诸饿鬼等,以何业故,而生其中?
比丘继续观察业果的情形。鬼道里有一类名叫“食唾饿鬼”,他关注到这种生命现象,到底是以什么业能感现这样的果报呢?
观察的要点有二:一、因果联系而思惟;二、认识要具体化。
对此分两方面观察:一、因行;二、果报。
一、因行
彼以闻慧,知此众生,若男若女,悭嫉覆心。以不净食,诳诸出家沙门道士,言是清净,令其信用,而便食之。或时复以非所应食,施净行人。
业的观察要推到最初的等起上。这类食唾饿鬼,前身或男性或女性,当时不断地串习一种悭吝和嫉妒。这样的心起多了之后,就会占一个绝对的势力,能控制、覆盖住本心。也就是,由于它熏得太浓了,一起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心态,自己也不感觉是假的,然后就一直受它支配。所以,它的等起是一个悭嫉,也就是一发动的时候就是这种心。
其实,它是一个假的心。假的心就广义来说,有细和粗各种层面,这里是很粗的一种虚假的私心。“悭”的相就是耽著财法,不能惠舍。“嫉”就是徇自名利,不耐他荣。也就是,心非常坚固地著着这个财法,不能够作布施,这是悭;或者一心求自身得到名利的满足,没法忍耐别人光荣,这是嫉。已经自私成性了。那么由于这种的心态已经成性的原因,障蔽了本性,因而他本有的那种布施、随喜等的良善就没法发出来,一直是这种心在转的。要到这个悭和嫉真正破掉以后,它对面的施舍、随喜这些才发得出来,在此之前一直都随着它转的。
那么这种心每次一发的时候,以它缘起的力量,就自然会出现相应的恶行。也就是,当时碰到有出家的道人来乞食等的时候,以悭嫉为等起,就不肯给好的,不希望这些人得好受用,那他自然地就开始动心思,给一点脏东西,然后骗那些出家的沙门和道士说,“这个食物是很好的,你们放心食用好了!”其实他在里面要么加了粪便、吐了唾液等等,要么就是非常不干净的一种,也不洗、也不处理,随便就给,是做这样的下贱的事情。那些出家的修道人也不明就里,放心地就吃下去了。或者又有净行人(修梵行的)来求食,一些不应当给的食物,他就给他们。可见,他是小气,然后又嫉妒。那么这两种烦恼合作的时候,一到这个时候,就是以这个等起,他就干这样的事。这都是缘起,有了这个烦恼,他不自在地就会这样子做。他没有办法是很大方地,把最好的东西献上去,让人家受用得非常好,如果受用得很好,心里就很欢喜,这种心态他是不会有的。由于被悭嫉蒙蔽了心,也就是良心上覆盖了这样一层东西的话,他一起就是这样的。
数为此业。
由于习惯性地起心,这样的业就一直重复而转。注意,它的等起就是悭嫉。每逢要布施的时候,或者不肯,或者不得已的话,他就只给一点差的、不净的,或者让人去食唾,就像这样,做的是非常下贱的事情。一直重重复复地做,已经串习成邪性的缘故。
复教他人,令行诳惑。不行布施,不持禁戒,不近善友,不顺正法。乐以不净,而持与人。
这样还教导别人“不要给好的,给点差的就可以,骗骗就过去了”,或者说“人要为自己考虑,他们不事产业,跟我们没关系的,给那么多干什么?”就像这样,他会教唆别人作诳惑,不作布施,不持禁戒。再者,以这种鄙恶的心横梗在中间,成为一个大的障碍,使得他没法亲近善人,没法随顺正法。再者,有种邪的意乐,就是非常喜欢用那些不净的东西施给别人。积习可畏,常时之中,这种心支配着他的意识,千千万万次发生这样的行为,因而结成了很重的业。
二、果报 分二:(1)此生;(2)来世。
(1)此生
如是恶人,身坏命终,生恶道中,受于㖉吒饿鬼之身。为饥渴火,常烧其身。于不净处,若壁若地,以求人唾,食之活命。余一切食,悉不得食。乃至恶业,不尽不坏不朽,故不得脱。
由于这种不净布施等的恶业发展得非常强猛,那么到这个下贱者命终的时候,这类业种就一下子成熟出来了,以它变出食唾饿鬼的身,以及相应的各种苦报。
他的苦从两方面认识:一、俱生业病;二、受用匮乏。
“俱生业病”,指由赖耶中的悭嫉业种成熟,无法变出身心适悦的报相,而是以这个业种,出现的是一种火大的饥渴的相,成天成夜地体内烧着这样的火,没法忍受,但是又脱不掉。
“受用匮乏”,就是以这种悭嫉的业变出的五尘的相,就是没有一点受用,只能是在那些脏的地方,比如墙壁、地面等处找人的唾液,能吃到一点延续生命。其他什么食物也见不到,不要说真的看到,连名字也听不到。这个就是由于悭嫉的业种,当它变现的时候,在这类鬼的显现当中,就是非常地匮乏,什么样的食物等的受用也不出现。那么这种悭嫉的业,直到它的功能势力没有消尽的期间,会一度一度地就现这样的相。这是一种业的病相,业种没有消尽之间,他是脱不出来的。
(2)来世 分二:1、非人间;2、人间。
1、非人间
业尽得脱。从此命终,随业流转,受生死苦。
仍像前面所说一样,这些业报的情形有它同类的状况。总而言之,众生普遍恶性重、善性轻,相续中的业种无量无数,而且一堕落以后,受苦的时候仍然多数是起恶心,因此就知道,在业尽以后再继续受生的时候,一个个的业种出现的时候,都总是长一些不好的果,有时在地狱,有时在旁生,有时在修罗等当中。因而会在非常漫长的时间里,不断地在人道以外的苦趣相续不断地受生、流转,而受各种各样的苦报。
难得人身的情况在这里省略,其实也是如盲龟遇轭木孔一样。要得一个人身是相当难的,以因缘难得故。
2、人间
若生人中,贫穷下贱,多病消瘦,齆鼻脓烂,生除厕家。或于僧中,乞求残食,以自济命。余业因缘,受报如是。
下贱的心、下贱的事,只得下贱的报。当时他悭嫉,非常小气,不耐他荣,给尊贵福田的就是那样的很差的、不干净的东西,由此就沦落在鬼界等的无数苦趣里,受的是大下贱、常下贱。而到了人中,以余业势力的变现作用,出现的是小下贱。
这里又分三点认识:(1)根身;(2)地位;(3)受用。
(1)根身
就是身体好多的病,非常瘦弱。再者,鼻孔堵塞,流脓、烂臭等。
(2)地位
会生在除厕之家,也就是下层的清洁工人的家庭里。
(3)受用
靠扫厕所得一点生存资具,或者在僧众当中去讨一点剩饭等等,这样来求活命。
要知道这个是等流果。从前于尊贵福田给一点不净的食物,现在的状况就是没有福,很下贱;再者,食物是养生的,给的是不净之食,不能滋益身心,反倒让人吃了生病的话,他现在就是瘦瘦的,生很多的病;不净的食物气味不好,他的鼻子就是发脓、发臭,又是天天去扫厕所的,闻臭气;给一点点,还给那个不好的,现在反过来到僧众里面,吃剩的那些就归他吃,就是要乞讨一点这些来活命。
那么,这些都是与业因同类的在人间残余的等流果,叫做“领受等流”。从前是这样的一个做法,那么现在就领到这样的报应。就像高烧过后还有低烧,烧得人就不会好受一样。那么同样,以悭嫉的恶业,在受了非常深重、漫长的恶趣报以后,到人中只是个“低烧”,也一样地难受,程度较轻而已。
因此要知道,恶业现不出丝毫的乐果,这是因果律决定的。在认识了饿鬼的因果过程后,自己必须发誓断掉这种悭嫉的恶心,以后再也不能做这样的下贱之事,反而要起尊贵之行。令人尊贵,自身尊贵,因而对于福田乃至一切的众生,都要起增上的恭敬之心,用妙好的食物来作奉献,就像这样,一定要做尊贵的善行。